2024湖南公務員申論高分例文解析<10·8>
各位考生都知道在申論備考中需要多讀高分范文,積累好詞好句,吸收高手所長。但是不少同學在大量閱讀范文后做題仍然不得要領,或者耗費時間特別長,這就說明大家在閱讀例文時淺嘗輒止而沒有提高寫作水平。為了幫大家解決沒有吃不透例文,囫圇吞棗,不辨滋味等一系列問題,湖南公務員考試網小編為大家?guī)砀叻掷牡乃悸方庾x和賞析,以助大家含英咀華、融會貫通。
涵養(yǎng)底蘊深厚的文化長江
從唐古拉山脈發(fā)源,長江浪奔濤涌地鋪展開來。當曲、沱沱河匯集藏文化的神秘悠遠,川江奔涌巴蜀人民的熱情火辣,揚子江水澆灌吳越大地的清新雅麗,但這并不妨礙長江形成多元一體的文化。巫山神女、君山斑竹、柳毅傳書等傳說建構著先民的內心世界,勤勉開拓、精耕細作形成了典型的民族性格,長江造就出中華文明的基本形態(tài),也形塑著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,是長江經濟帶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第一段:開篇點題。多元一體的長江文化,造就了中華文明的基本形態(tài),是長江經濟帶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江山如畫,多少能工巧匠為長江的風姿而詠嘆,把豐饒的物產幻化出奪目的光芒。一把越王勾踐劍,塵封兩千余年仍寒氣逼人,是古代青銅兵器制作技藝的最高峰;一方蘇州園林,以亭臺樓閣營造咫尺山水,將愜意自然的東方美學演繹到極致;大足石刻千姿百態(tài)的造像,融佛教教旨與儒門精義于一爐;景德鎮(zhèn)瓷器漂洋過海,成為享譽全球的靚麗名片。心口相傳間,一代代積累的技藝得以傳承,一輩輩磨煉的匠心得以延續(xù)。今日長江經濟帶,仍能從中汲取豐厚的養(yǎng)料,孕育新的文化果實。
第二段:過渡段。詳細敘述了長江文化的具體表現。
文化由人創(chuàng)造,而人又是文化的載體?倳浿赋觯“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(xiāng),長江流域人杰地靈,陶冶歷代思想精英,涌現無數風流人物”。楚人老聃“水善利萬物而不爭”的哲思,為長江水德定下基調;蜀人陳壽秉筆直書《三國志》,將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化作細致入微的理性分析;李太白遠望天門山,揮就“兩岸青山相對出,孤帆一片日邊來”的千古絕句。長江養(yǎng)育了無數的名人雅士,但后者不過是長江奔涌向前的注腳。千千萬萬勤勞樸實的長江兒女,以精神為舵,以文化作槳,為這一江碧水提供不竭動力。
第三段:分析了文人與文化的關系,即文化由人創(chuàng)造,而人又是文化的載體。
黃金水道川流不息,千年文脈綿延不絕。長江經濟帶,也是一條文化帶。建設長江經濟帶,為傳承文化傳統、交流文化感情、互通文化資源提供了平臺;反過來說,文化為長江永續(xù)發(fā)展加注了活力。無論是滇黔荊楚等地域文化,還是刺繡漆器等器物文化,無盡的非物質文化財富等待挖掘。只有充分涵養(yǎng)長江歷史文化根脈,才能讓沿線11省市的生態(tài)保護、經濟發(fā)展枝繁葉茂。
第四段:中心論點──只有充分涵養(yǎng)長江歷史文化根脈,才能讓沿線11省市的生態(tài)保護、經濟發(fā)展枝繁葉茂。分析了文化與長江的關系:長江為文化提供了平臺,文化為長江加注了活力,并提出中心論點。
打造文化長江,須打好文化產業(yè)特色牌。重慶依托大山大水、大城大橋的地域特色,沿江布局大型文化設施;湖北舉辦荊楚文化節(jié),為文創(chuàng)企業(yè)提供與資本對接的平臺;江蘇打造“江南水鄉(xiāng)”田園文化旅游線路,助力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建設……摸清文化資源的“家底”,瞅準大眾的需求,才能把地域特色轉化為文化品牌。
第五段:分論點1──打造文化長江,須打好文化產業(yè)特色牌。文段列舉了重慶、湖北和江蘇三個例子,說明只有瞅準大眾的需求,才能把地域特色轉化為文化品牌。
打造文化長江,要注重協同作戰(zhàn)。沿江文化開發(fā),各地應形成聯動,各有各的味,各出各的彩,能讓物質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、社會文明、生態(tài)文明互相激蕩。進一步說,綠色發(fā)展,須以“綠色文化”驅動;對外開放新格局,須以“開放文化”催生;城市群建設,須以“城市文化”打底。挖掘長江文化的豐富內涵,長江經濟帶建設會更為絢麗多彩。
第六段:分論點2──打造文化長江,要注重協同作戰(zhàn)。文化的發(fā)展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,充分挖掘深層次的內涵,才能讓長江經濟帶的建設更加絢麗多彩。
打造文化長江,更要激活流淌于血脈中的精神力量。創(chuàng)新與奮斗,是長江的生命氣質。中國第一個機器鋼鐵廠、“萬里長江第一橋”、我國第一個自貿區(qū)……這些改變中國發(fā)展進程的“第一”,標注著“有源之水常新”的長江精神。繼承“首吃螃蟹”的膽識,方能打破“一畝三分地”的思維定式;依靠“勇涉險灘”的精神,當代勇士建成三峽,讓桀驁的江水露出了溫順的一面。惟奮斗者強,惟創(chuàng)新者勝,下定“啃硬骨頭”的決心,長江區(qū)域經濟發(fā)展不協調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形勢依然嚴峻等問題終將退入歷史。
第七段:分論點3──打造文化長江,更要激活流淌于血脈中的精神力量。列舉了中國不斷創(chuàng)新的具體表現,說明在打造長江文化的過程中,依然要有不斷創(chuàng)新和奮斗的勇氣和決心。
“你從遠古走來,巨浪蕩滌著塵埃;你向未來奔去,濤聲回蕩在天外。”一曲《長江之歌》唱出了母親河的前世今生。過去,弓背拉纖的纖夫,一步一個腳印,拉動的不單是航船,更是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;今天,駕舟踏浪的艄公漸漸老去,接續(xù)長江的文化滋養(yǎng),中國人拼搏奮斗、勇于創(chuàng)新的“金江號子”將永遠嘹亮。
第八段:總結全文。以歌曲作為結尾,并且引用古今對比,對未來進行暢想。
本文主要描寫了長江文化的豐厚底蘊,論述了文化與人和文化與長江的關系。文章提出中心論點,只有打造好長江文化,才能讓沿線的生態(tài)、經濟發(fā)展枝繁葉茂,并通過三個論點,來詳細的論證如何更好的打造長江文化。本篇文章文采非常好,還有很多例子、排比和優(yōu)美的句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。
![申論湖南資料_副本.png](http://download.hngwyw.org/申論湖南資料_副本.png)
![\](https://bdn.135editor.com/files/images/editor_styles/4eeb132b36ce178116eb173321b00096.jpg)
![\](http://m.longhaotiyu.com/uploadfile/2017/0418/20170418033233244.jpg)
![\](https://bdn.135editor.com/files/images/editor_styles/4eeb132b36ce178116eb173321b00096.jpg)
點擊分享此信息:
![相關文章](images/xgwz_ico.gif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