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湖南省考申論指導:分析常見問題
綜合分析題目是國考申論考試的重難點題型,其本質就是歸納概括+一點邏輯,而對于這一題目,很多同學存在很多困惑。接下來,小編簡要介紹下綜合分析常見的兩個問題及應對策略。
1.解釋型分析含義書寫不明確:
如:題干中出現(xiàn)對某個詞語談理解,比如談談“種戲”的理解。一部分同學之前了解過”種戲”,打算自行概括其含義,但實則與材料關鍵詞不符,概括不準確,進而丟失分數(shù)。
【解析】回到原文尋找“種戲”的整體含義,一般看詞語的出處附近是否有整體解釋。
材料原文:“我們不僅僅是為鄉(xiāng)村群眾唱幾場戲,更重要的是要‘種戲’。”張學敏說,“戲曲生長在民間、活躍在民間、變革在民間。戲曲的生存與發(fā)展有其自身的規(guī)律,只有回歸民間,回歸群眾,才能在鄉(xiāng)村留得住、傳得開、唱得響。”
圍繞詞語出處段,“戲曲的生存與發(fā)展有其自身的規(guī)律,只有回歸民間,回歸群眾,才能在鄉(xiāng)村留得住、傳得開、唱得響。”是對“種戲”的整體解釋,此時可直接抄寫即可當作含義解釋。
再如:題干中出現(xiàn)對某句話談理解,比如談談對“這些努力和奮斗所換來的,有形的會老去,無形的卻能從此改變小谷村。”的理解。一部分同學發(fā)現(xiàn)回到句的出處段附近,未發(fā)現(xiàn)整體解釋,此時不知如何是好,經(jīng)常隨意書寫,導致失分嚴重。
而當年這道題目雖然未在整個材料中出現(xiàn)對于這句話的整體解釋,但對于此句話中“這些努力和奮斗,有形,無形”等關鍵詞,都有較為明顯的宏觀含義。“這些努力和奮斗”材料中指“脫貧中的努力奮斗”;“有形”的指硬件條件,“無形”指“思想所帶來的勤勞致富之風”。
因此,我們把此句話中關鍵詞的宏觀含義進行合并串聯(lián),即可得到這句話的含義:第一書記在帶領村民脫貧過程中,硬件條件的改變會老化,但思想的改變形成了勤勞致富之風,會從根本上改變小古村。
【解析】如果回到材料中詞或句的出處段沒有整體解釋,此時需將題干關鍵詞的宏觀含義進行合并書寫。
2.評論性分析表明態(tài)度不客觀:
如:題干“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,請談談你的看法?”多數(shù)同學則會依自身經(jīng)驗和想法去獲取觀點,比如A同學一直受益于新技術,所以主觀傾向認為新技術一定能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。如此表達,實則并未遵循材料為王的原則,將材料客觀分析進而得出觀點。
材料原文:事實證明,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,只是在一定程度或者相當程度上填平了——比如普通人和徹底掌控信息的壟斷者之間的某種鴻溝。但從現(xiàn)在看來,新技術能否穿透社會結構的屏障,還要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(xù)觀察。
通過材料中表述“新技術能否穿透社會結構的屏障,還要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(xù)觀察。”由此表明,新技術目前是無法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。
因此,如果常以主觀傾向去進行評價、表態(tài),往往會產(chǎn)生偏差,進而丟失分數(shù)。
【解析】評論型綜合分析的觀點表達要依托材料本身,客觀準確。
![\](http://download.hngwyw.org/%E6%B9%96%E5%8D%97%E7%94%B3%E8%AE%BA%E6%8A%80%E5%B7%A7%E8%B5%84%E6%96%99%E8%8E%B7%E5%8F%96%E8%8C%83%E6%96%87_%E5%89%AF%E6%9C%AC.jpg)
點擊分享此信息:
![相關文章](images/xgwz_ico.gif)